学者观点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观点

赵宁宁:《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新视角、新理念、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2日  点击率:1706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事务方面发布的第一部白皮书,向国际社会系统介绍了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白皮书内容全面,集中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看待和参与北极治理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路径。


640


(一)新视角:嵌入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北极事务


白皮书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从全球治理视角看待北极事务的新视角。北极治理不是“孤立”的北极国家间的区域性事务,是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白皮书指出,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白皮书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目标和原则的表述和提法,深刻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关于战略新疆域国际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思想和主张。


白皮书的发布正值国家主席日内瓦《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一周年之际,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特别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在参与北极治理过程中,从全球治理体系“切入”到北极事务可以有效避免中国“非北极国家”的身份困境,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事组织等重要国际制度中寻找参与北极事务的合法合理依据。


(二)新理念:保护北极占据道德制高点


北极治理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北极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潜在风险与全球化进程结合到一起,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成员在北极区域的利益认知和诉求。


北极变化的潜在风险可以归结为两类:其一,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无疑会影响北极生物的生存环境,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可能会被打破,此外反射阳光的冰面转化为吸收热量的海水也将进一步加速全球变暖;其二,北极地区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增加,对北极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等带来挑战,譬如北极航道的利用可能增加北极海域油污的可能性等。


白皮书用大篇幅文字阐述中国保护北极环境的政策原则和主张,寻求北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的平衡,凸显中国在北极治理中的责任担当。这种权责统一的参与理念,将会有效塑造中国负责任参与者的国家形象,逐渐引导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北极政策认识从利益导向转为贡献导向。


(三)新路径:以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突破口


在“北极开发时代”,如何实现北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国际社会成员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北极地区是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但也是资源绿色开发和应用技术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地区。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北极这个技术突破的试验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众多国家的重视。譬如挪威北极政策强调北极开发方案要严格遵循 “共存”(Co-existence)和“知识” (Knowledge)两个发展原则,要依托尖端技术实现油气开发和渔业发展、旅游开发等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积极推动能源领域持续的技术积累、研究与开发,使挪威成为北极生态环境的最佳守护者。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技术装备是认知、利用和保护北极的基础,鼓励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极地技术装备,积极参与北极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深海远洋考察、冰区勘探、大气和生物观测等领域的装备升级,促进在北极海域石油与天然气钻采、可再生能源开发、冰区航行和监测以及新型冰级船舶建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本文作者:赵宁宁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讲师

编辑:付姗姗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