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观点

孔令杰:中国特色边海外交政策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2日  点击率:1880

(一)中国边界与海洋外交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边界和海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周边外交又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据首要位置。包括边海外交在内的中国外交首先应立足本国,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和谐的国内、周边和国际环境。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回顾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决策部署,与六个邻国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对印度挑起的边境战争进行有力回击,对美国侵犯我国领海及其他国家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进行坚决回应,都是为了给新中国的建设和对外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邓小平就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也是为了给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保持一个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成功解决与六个邻国的陆地边界争端、与陆上邻国建立边界事务合作管理制度、与越南划定北部湾海上边界、与日本、韩国、越南等签署渔业协定等,也是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持一个和谐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通过谈判与争端直接当事国和平解决边界和海洋问题,亦是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三大历史任务”打造一个和平、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


因此,中国的边界和海洋外交,尤其是中国在处理与邻国领土、边界和海洋问题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这就要求边海外交要有大局观,要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我国与邻国间的边海问题,维护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求边海外交要有科学的历史观,要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来把握我国与邻国间的边海问题,对处理和解决边海问题要有充分的信心及足够的耐心;要求边海外交要有全局观,要从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局来通盘考虑我国与邻国间的边海问题,不让有关争端影响中国与邻国及周边关系的大局。


(二)中国边界与海洋外交的总体布局: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但尚不是海洋强国。2013年7月30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陆海统筹意味着陆地和海洋不可偏废,中国要走陆地和海洋兼顾的发展道路,要实现陆地和海洋的均衡发展,要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要最终发展成为陆地和海洋兼备的世界强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则吹响了中国开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上安全建设的集结号,各界“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的边界和海洋外交也应坚持陆海兼顾、陆海统筹、陆海联动的总体布局, 努力维护国家陆地边界和周边海洋和平稳定,助力边疆建设、边境开发、跨境合作,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三)中国边界与海洋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平解决争端,合作管控分歧,共赢化解矛盾,统筹维稳维权

中国的边界与海洋问题仅涉及部分邻国,不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间关系的全部,更不是中国周边关系的全部。中国的边海外交依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循周边外交理念和外交方针,坚持“亲、诚、惠、容”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海外交方针:


其一,和平解决争端。新中国处理边界和海洋争端的实践表明,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谈判、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解决边海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以大欺小,不以强凌弱,不乘人之危,不强加于人,在手段、方式、过程和结果上,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其二,在最终解决争端前,中国坚持暂时搁置争议、共同维持现状、合作管控冲突,妥善处理纠纷,不单方面打破现状、激化矛盾、升级争端,不让争端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其三,中国提出并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坚持推进互利友好合作,扩大与争端当事国的利益交汇点,通过合作共赢化解矛盾,为争端的最终解决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其四,针对日益严峻和复杂的海上维权形势,面对维稳和维权双重压力,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强调,“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对于海洋争端,他指出,“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习近平的上述重要讲话科学处理维稳和维权,和平谈判与维权斗争,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诉求与维权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切实提高维权能力,首次系统提出了中国海洋维稳和维权的基本方针。


(四)中国边界与海洋外交的基本政策: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机制来管控分歧,通过开发与合作促进争端解决

对于未决的陆地边界和海洋争端,中国形成了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争议,通过规则和机制管控分歧,通过开发与合作促进争端解决的外交政策。具体而言,不论是中印和中不陆地边界争端,还是中国与海上邻国之间的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中国始终坚持由直接的争端当事国,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议,反对诉诸武力,反对将争端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司法化。 在最终解决争端之前,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签署协定,建立会晤、磋商、信息互换及危机管理等机制,以管控局势、处理分歧、解决纠纷。同时,中国从本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关系大局出发,将边界和海洋问题放入两国关系的整体之中,通过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化解分歧,增进互信,促进边海争端的政治解决。


(五)中国边界与海洋外交的主要手段:内政与外交相结合 双边与多边相结合 合作与斗争相结合 官方与民间相结合

中国的边界和海洋外交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元。其一,内政与外交相结合。对内,设立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重组国家海洋局,设置专门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为我国的边海外交提供坚实后盾和有力支撑;对外,针对特定问题,因边施策,因海施策,因国施策。


其二,双边与多边途径相结合。对于领土、边界和海洋争端,坚持由直接的当事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对于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局势,坚持“双轨思路”,由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共同维护。


其三,合作与斗争相结合。搭建合作机制,设立专门基金,积极推进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之间的务实合作;针对有关国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回击,有效开展维权。


其四,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智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本文作者|孔令杰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原文刊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1期

本文为原文部分节选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