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观点

杨毅: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与国家安全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6日  点击率:3967

注明:1月28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以“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与国家安全”为题在中国南海研究院作学术报告。现将部分内容及观点整理分享。本文转载自“中国南海研究院”公众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冷战结束以来,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所谓“西方自由世界秩序”走向终结,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起来。世界格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地缘政治竞争,呈现出政治安全“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现象。我国的发展与安全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正处于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


1.中美互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中美关系的复杂多变和战略博弈达到新的阶段。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必然挤压美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利益空间。中美战略竞争已涵盖各个领域,经贸合作从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变为冲突点,政治上两国对彼此的战略定位还在“漂移”,军事上相互防范。目前,中美互动仍处于“美国进攻,中国防御”的态势,但美综合战略焦虑症导致其“动作走形”,孟晚舟事件便是有力证明。美国很可能会固化“印太”这一概念,以借机扩大其防区范围,但其打造机制化四国军事同盟的可能性不大。


由此观之,中美互动存在失控的风险。两国都不愿意进行全面对抗,但如若发生“战略意外”,为了维护尊严,双方将难以达成“体面妥协”。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可能通过一方的完胜来达成,双方都须做出一定的妥协,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中国在运筹中美关系时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努力做到斗争中“不失控、不吃大亏、不急躁”。


2.日本突破战后约束 战略冒险性上升


2018年中日关系有所缓和,但中日之间的根本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国内出现了“盲动的乐观主义”。对于安倍而言,日本的战略选择并未改变,一直坚持“跟随美国、抗衡中国、洗白自己”,始终采取“媚美、拉俄、稳韩、抗华”的周边战略。日本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崛起的因素,以抗衡中国的名义,利用中美相互间的战略猜疑,借力用力,为其重新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铺设道路。


3.海洋方向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软肋”


海上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软肋”,也是潜在冲突的爆发点。就南海问题而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取得进展并非易事。特别是美国“入场”后,南海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实则是在打“组合拳”,其试图以南海问题为抓手,维持对南海和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目前,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动作,显示了其战略不自信。美已无多少牌可打,开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在某种意义上属无奈之举。但双方一旦发生海上安全意外事故,在民族情绪的挑动下,容易导致冲突升级。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美南海较量之中,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实用性将会逐步凸显。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意识到南海仲裁案的影响不可低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如何有效驳斥负面言论依然任务艰巨。


美国在台湾的动作会增多,如采取联合军演、军舰停靠等手段,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不容乐观。大陆可以通过压制打击台湾当局,加强环岛的军事压力,迫使台湾当局请求美国收手。


4.搞好战略运筹维护国家安全


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尚未定型的国际格局也是中国最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空间得到扩展,能力大幅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这是对国情最准确、最深刻的揭示。当下的中国,最应该避免“自负”的“大国主义”,必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增加透明度和亲和力,在外交上宜“轻声细语讲硬话”。


中国需要把握“固北、稳西、安东、拓南”的大方向,对美国,“促合作、不示强”;对日本,“促稳定、不示弱”;对澳大利亚,“趋利避害、不计较”;在南海方向,“稳中求进”;在东海方向,“针锋相对”;对俄罗斯,“低调,务实”;对欧盟,“以经促政”;对印度,“求共赢、共荣”;在朝鲜半岛,“积极引导、防止失控”。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