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外交部主办,由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承办。现将研讨会开幕式、三个议题、闭幕会等环节致辞人、发言人、主持人的发言要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式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主持开幕式。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缅甸外交部常秘千埃以视频或线上方式致辞。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确立了各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规范。20年来,各方恪守《宣言》规定,携手维护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通过《宣言》平台,积极开展涉海对话合作,实现了众多领域的“早期收获”;借助《宣言》框架,巩固了中国东盟政治互信,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蓬勃发展。
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地区国家是妥处南海问题的真正主人,东亚模式是汇聚和维护共识的有效途径。不仅有效管控了海上局势,维护了南海的总体稳定,也为共同保护、开发和利用南海提供了良好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始终遵循相互尊重、重诺守信的亚洲传统,摈弃你赢我输的零和思维,弘扬合作共赢的正和理念,彰显了《宣言》的宝贵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方应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宣言》的宗旨原则,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宣言》的规范主张,继续将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一要持续守好和平底线,二要持续推进对话协商,三要持续深化海上合作,四要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中方将同东盟国家一道,做海洋和平的维护者、海洋秩序的建设者、海洋合作的推动者、海洋发展的贡献者。
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
《宣言》签署是历史性成果。20年来,通过《宣言》的全面落实,南海及本地区没有发生严重冲突,各方在海洋环保、科研、航行安全、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展开合作,东南亚和中国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域外国家不应干预南海局势,更不应煽动冲突,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阿卜杜拉
《宣言》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是东盟国家和中国为建立信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南海问题必须通过对话和磋商以和平和理性的方式处理。所有国家都应当继续致力于维护南海成为一个和平、稳定和贸易的海洋,为此,各方应该保持自我克制,避免采取挑衅性的行为。东盟国家和中国要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的“准则”。
缅甸外交部常秘千埃
《宣言》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体现了各方促进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互信的决心。2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协商如何更加全面、有效地落实《宣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只要东盟国家和中国就共同关心的南海问题进行磋商,就能够使南海成为合作之海,和平之海,达成“准则”将成为东盟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
《宣言》确保了南海20年的和平稳定,推动了各方海上合作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和平发展繁荣营造了难得的有利环境。假若南海问题管控不好,东亚地区这20年跨越式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宣言》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财富,我们要继续在它的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海治理之路,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
议题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达成与签署:回顾与思考
本议题由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主持。傅莹大使与泰国前副总理、前外长素拉杰·沙田泰、老挝前副总理兼外长宋沙瓦·凌沙瓦、印尼前外长哈桑·维拉朱达、越南前外长阮怡年、菲律宾前副外长劳罗·巴哈等《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谈判者、签署者、亲历者,一同回顾《宣言》达成的过程,总结各方在《宣言》谈判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一致认为《宣言》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基于平等协商达成的管控南海问题的里程碑文件,《宣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呼吁各方继续坚持《宣言》精神,恪守《宣言》原则,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
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
《宣言》不仅为南海争端当事国管控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提供平台,还为本地区二十年跨越式发展构建坚实基础和保障。《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宣言》谈判正值冷战结束,中国与东盟国家探讨如何开展合作,如何通过缓和政治安全关系,突出经济发展,使各个国家都有条件、有机会抓住历史时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平发展是这个地区的主基调。然而,南海出现了一些纠纷,干扰着地区形势的发展。《宣言》最终实现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能够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尊重是保持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以独特的亚洲方式,协商一致,相互妥协,凝聚共识,最终达成了《宣言》。东盟方式是非常宝贵的亚洲方式,《宣言》的核心精神就是协商一致,妥善照顾各方舒适度。各方在“准则”磋商中应当继续坚持这种做法。
《宣言》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点。中国在谈判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条条框框,与东盟国家相互妥协。随着中国跟东盟之间的相互信任得到逐步建立,基于对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宏观视野,中方迈出了大胆的步伐。我们提出采用双轨思路,双轨就是中国与直接的争端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同时中国跟东盟国家一起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体现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在新时期,南海局势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只要中国与东盟国家秉持《宣言》精神,着眼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大局,就一定能在“准则”磋商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泰国前副总理、前外长素拉杰·沙田泰
《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做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在嗣后实践中得到反复确认,表达了各方的共同关切。二十年来,《宣言》经受住国际风云和地缘政治变化的考验,各方在落实《宣言》上取得实质成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东盟国家和中国应坚持《宣言》精神及宗旨,团结起来尽快达成“准则”。
老挝前副总理兼外长宋沙瓦·凌沙瓦
《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促进了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互信和务实合作。二十年来,《宣言》及落实《宣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在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全面重大发展。这不仅符合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印度尼西亚前外长哈桑·维拉尤达
《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保障和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谐及发展和繁荣。东盟国家与中国要进一步全面有效落实《宣言》,达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准则”。目前各方在“准则”磋商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进展值得赞赏,有必要加快这一进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准则”案文磋商有参考价值。
越南前外交部长阮怡年
《宣言》体现了东盟各国与中国关于维护和促进南海和平、稳定、合作和互信的集体承诺。如今,本地区的地缘战略格局发生变化,有关各方对本地区的利益和关切日益增长,南海作为海上重要通道的地位等,都进一步凸显了《宣言》的重要性。在《宣言》签署20周年之际,东盟成员国与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努力,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维护和尊重《宣言》的精神和原则。20年前各方未能达成“准则”是一个遗憾,各方应依照《宣言》规定推动这一进程。
菲律宾前副外长巴哈
巴哈先生回顾了《宣言》谈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各方达成一致的努力,总结了非传统外交的做法和经验。他指出,《宣言》谈判过程中,虽然各方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拥有共同的目标。他特别强调,非传统外交方式和自由的谈判氛围对于达成《宣言》至关重要,是《宣言》谈判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准则”磋商遇到的挑战可能更大,但各方的共识也更多,更了解彼此的立场。他对“准则”磋商保持乐观。他认为,只要保持信心,展现合作精神,相互配合,尊重彼此,就能克服任何挑战,最终成功签署“准则”。
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尤素夫·瓦南迪
《宣言》的签署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是中国首次接受关于管理地区争议的国际多边文件。20年后,东盟和中国都仍期盼地区和平稳定,期待深化各重要领域的合作。在南海问题上,东盟和中国都希望本着互谅互让、和平解决争端的精神,促进对话协商。这并不意味着本地区已经完全摆脱了冷战之后产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寻找方式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增强互信。对于外部势力的干预,应进一步推进政府间对话。
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
《宣言》是中国和东盟各国达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文件,它在维护南海局势稳定、管控分歧、促进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无论是《宣言》落实,“准则”磋商,还是建立南海问题信任措施及预防性外交,都离不开智库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处在“准则”磋商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特殊境况。如果“准则”磋商半途而废,不仅意味着《宣言》的落实不彻底,而且将会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受到不利影响。要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推动《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宣言》落实和“准则”磋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地区共建美好家园的不二选择,只有朝着共同的目标,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我们才有可能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议题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成效与展望”
议题由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主持。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易索菲、老挝外交部副部长通潘、菲律宾副国家安全顾问隆梅尔·班乐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院洛克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陈洁莹、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格威先后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中国与东盟国家20年来为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的而做出的各项努力及取得的实质成效,认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与20年前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但只要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共进,坚持《宣言》精神和原则,展现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和能力,通过海上务实合作凝聚共识,增强互信,就能更好地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繁荣发展。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
《宣言》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意义重大,《宣言》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全面落实《宣言》取得了丰硕成果,制定“准则”是落实《宣言》的重要使命,“准则”是《宣言》的升级版和加强版。他倡议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落实《宣言》和制定“准则”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这是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对南海沿岸国的要求,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易索菲
《宣言》为增进各方互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使中国与东盟国家能够把精力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在急剧动荡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坚持《宣言》原则,专注推进务实合作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唯一选择。在“准则”磋商方面,她赞赏各国付出的努力,认为“准则”应赋予《宣言》以实质内容,应促进本区域的和平、安全、繁荣,符合各方利益,也保障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老挝外交部副部长通潘
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关系在《宣言》签署后得到了全面发展,2021年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反映了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维护本区域和平稳定、推动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共同意愿。近年来,各方克服新馆肺炎疫情影响,推进“准则”磋商,值得赞赏。希望早日达成富有实质内容的、有效的“准则”,进一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促进各方合作。
菲律宾副国家安全顾问隆梅尔·班乐义
菲律宾2002年签署《宣言》的初衷是要履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合作义务。合作对于和平管控南海领土和管辖权争端至关重要。除在《宣言》框架下的合作外,中菲展开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包括油气资源开发等。单方行动不利于合作,各方应采取共同行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卡洛斯会见时强调,在南海应推进《宣言》框架下的各项务实合作,其要点就三件事,那就是“友谊,友谊,还是友谊”。他重申2021年落实《宣言》第19次高官会的成果,即各方坚定同意继续深化合作,增进互信,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并表示这与菲律宾国家安全利益的推进是一致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
中国与东盟各国达成和落实《宣言》的共同努力,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应对地区分歧的新模式。东盟方式的精髓是要相互尊重,照顾各方的舒适度,尽力就困难的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而不是搞麦克风外交,相互指责,或者过河拆桥。东盟方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地区合作上,也体现在“准则”磋商上。各方应牢记和平稳定对本地区的重要性,相互尊重,展现强大的政治意愿,同时也需要展现灵活性。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定能找到实现和平、合作、发展的持久方案。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沙里曼·洛克曼
《宣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与签署《宣言》的2002年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南海和平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各方应进一步保持自我克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尽快达成“准则”。各方不宜为了达成文件而去达成文件,而应着眼于达成本质上更好的文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洁莹
中国与东盟国家所处的时代较20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落实《宣言》及推进“准则”磋商中需要照顾各方的舒适度。在南海推进务实合作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讨论下一步进程时应多关注有关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焦点。各方应建立务实的信任措施机制。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格威
中国与东盟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但各国的政策并不完全相同,也有各自的话语表达和宣传方式。各方可在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各方在“准则”磋商过程中,应有更加具体的对外沟通和传播的共同策略,最好是能定期发布信息以及沟通传播,使地区媒体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所付出的努力。
议题三:“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展与前景
议题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孔令杰主持。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檀勍生、缅甸外交部东盟司副司长貌浩丹、新加坡外交部东盟司司长梁益民、泰国外交部东盟司司长乌萨娜、越南外交部国家边界委员会副主任阮孟东、外交学院易显河教授、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塞巴斯蒂安研究员、菲律宾亚太发展道路基金会研究员皮特洛、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贝克曼、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先后发言,讨论了“准则”磋商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檀勍生
“准则”磋商是在《宣言》框架下构建南海地区规则和秩序的延续。疫情打乱了“准则”案文二读的计划和节奏。2022年5月底,各方克服困难,在柬埔寨召开了疫情以来首次线下工作组会议,标志着磋商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各方在“准则”性质、地理范围及其与《宣言》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磋商还也面临外部干扰,但东盟各国和中国都坚信需要尽早达成“准则”。“准则”磋商中需要注意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坚持“准则”基本定位和《宣言》基础定位;二是作为地区规则的一部分,“准则”是国际海洋法在地区的实践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三是“准则”将反映和维护其他国家合法权利,域外国家必须尊重地区国家的努力。
缅甸外交部东盟司副司长貌浩丹
“准则”要符合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还要为维护地区国家的利益提供更有效的机制。在案文磋商过程中,相互理解与合作精神至关重要。早日达成富有实质内容的、有效的“准则”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共同目标。
新加坡外交部东盟司司长梁益民
新加坡不在南海争端上选边站队,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涉及新加坡利益。所有涉及海洋的活动都应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解决。希望各方保持对话,维护国际与区域和平稳定,同时确保行动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泰国外交部东盟司司长乌萨娜
“准则”应具有前瞻性,应关注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应进一步促进全球发展倡议和中国—东盟之间有关倡议的协同效应。开展南海可持续发展合作对各国而言是互利共赢的,目前各方正努力将关于最佳实践和非约束性“准则”的文件转化为具体成果。
越南外交部国家边界委员会副主任阮孟东
中国和东盟各国应保持磋商势头,推动“准则”磋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海洋法的全面国际法框架,“准则”不仅应有实质内容,还要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此外,“准则”应具有实施和监督机制。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易显河教授
如果一个条约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和执行,那么条约缔约者的工作便不能被视为是成功的。事实证明,如果解释者不熟悉东盟方式,就会错误地解释《宣言》。如果条约的制定者能够在谈判中关注未来条约解释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全有可能避免将来对于条约条款的错误解释。“准则”谈判者显然应注意、考虑并解决这个问题。
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海洋安全与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前主任马汀·赛巴斯蒂安
东盟各国与中国可在海洋资源调查和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打击跨国犯罪与搜救等方面总结过去二十年推进务实合作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有关合作。各方应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实现南海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菲律宾亚太发展道路基金会研究员卢西奥·皮特洛
东盟各国与中国可考虑推进四个重点领域的海上务实合作。一是海上互联互通。南海是重要海上通道,对周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疫情得到逐步缓解的情况下,应逐步推动有关海域的贸易与航运。二是渔业资源养护。南海拥有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应突破国界限制,采取共同措施。应推广联合捕鱼禁令,建立南海海洋保护区等措施,并强调海洋科学家参与的重要性。三是海洋科学研究。注重海洋科学家及1.5轨和二轨机制的参与,通过联合调查和出版报告等模式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合作。四是海洋垃圾和污染处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罗伯特·贝克曼
由于存在岛礁主权归属、主权权利、管辖权主张等分歧,南海有关国家难以实质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各方在“准则”磋商过程中,可考虑参考1959年《南极公约》规定的冻结领土主权主张的做法,纳入不影响各方关于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主张的条款。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教授
南海局势的紧张程度被某些媒体夸大了,部分域外国家希望借渲染南海的紧张局势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于“准则”磋商,中国与东盟国家要有充分的耐心;各方必须抱有务实态度,坚持“双轨思路”;“准则”磋商必须要在对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中的妥协是一个双向过程。过于苛求苛责中国,不是睦邻友好之道,也不符合各国各方以及地区的整体利益。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孔令杰教授
“准则”磋商是备受各方和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议题发言人既有中国和东盟成员国负责“准则”案文磋商的一线外交官,也有国际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权威专家,是1.5轨形式的、富有意义的对话和讨论。关于“准则”磋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谈判代表们可以从《论语》中汲取孔子的伟大智慧,努力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基于协商一致原则的磋商中,不断扩大累积真正的共识,减少缩小真正的分歧,达成真实反应各方共同意思、意愿和意志的真正协议。
闭幕会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
韩进书记认为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感谢外交部特别是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对武汉大学的信任,感谢与会各国代表和专家对研讨会的支持和贡献。他从《宣言》的达成签署、现实挑战、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对研讨会的议题和讨论作了全面的总结。韩进提到,武汉大学在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学术积淀,2007年在外交部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7年,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和中国南海研究院被列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双方开展了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成绩。韩进表示,武汉大学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努力建设好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通过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国际交流等工作,加深各国对国际边界、海洋争端、海洋治理等问题的认识,促进各国和平管理和解决争端,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完)
本发言要点摘录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孔令杰教授、雷筱璐副教授基于会议记录、公开发布的讲话全文、发言稿、新闻报道等材料,翻译、整理、编辑而成,未经各发言人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