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傅梦孜: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新时代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1日  点击率:3379

本文作者

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1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原文约14700余字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时期:国际政治中现实主义回潮,霸权国家对抗性倾向加强;全球化遭遇挫折,世界经济发展趋缓;国际秩序风雨飘摇,面临解构与重塑;非传统安全威胁更为多元;大国战争的阴影再现。

 

一、不确定的环境,确定的变化

在复杂的时代变化中,国际政治、经济及安全环境呈现出流变与离散性特征。

(一)现实主义强势抬头,霸权国家对抗性思维泛起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后冷战时代结束,世界正变得更加分裂,大国冲突增加,全球合作已经破裂。美国曾依靠推动全球化享受着冷战终结的红利,但随着产业外包、国内制造业空心化、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对立、种族矛盾加剧,美国国内社会撕裂严重。拜登政府为维系美国的霸权地位重新凝聚七国集团,重振北约,玩起阵营化,搞起小圈子。与此同时,新兴大国的崛起和东西方力量的消长、战争与冲突、气候变化与传染病扩散等非传统威胁、国际组织或机制无力满足或平衡不同国家多元诉求,国际秩序在全球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二)“慢全球化”(Slowbalisation)趋势明显,国际生产分工受到人为干扰

不少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脱钩断链,以避免重要产业和资源过于依赖外部某一方。霸权国家或为限制竞争对手而建立排他性集团或贸易协定,或为抑制对手获取竞争优势而限制技术转让,或为限制对手扩大国际影响而排斥人员交流等等,压缩和扭曲了正常国际经贸活动空间。拜登政府通过建立芯片“四国联盟”“互联网同盟”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在电子、半导体技术方面封杀中国,同时制造“债务陷阱论”“资源掠夺论”“环境破坏论”等造谣中伤中国。欧盟大国如德国也正在考虑出台减少对华依赖的措施,包括取消对华投资和出口担保,不再推动中国的贸易展览和管理人员培训,审查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及德国对华投资,向世贸组织起诉所谓的中国贸易“不公平”行为。俄乌冲突及西方的制裁,导致资源、能源、粮食供给侧冲击进一步突出。

(三)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经济矛盾演化为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甚至地区性动乱的可能性增大

新冠疫情后各国振兴经济举步艰难,全球通胀居高不下。美国通胀率一度跃上近40年的高位,美国的高利率加剧各国资金外逃,同时推升了各国国际融资成本。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2.7%。如果俄乌战事升级,通胀预期升高,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滑落至2.0%。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收入减少,债务上升,通胀严重,民生艰难,社会矛盾上升。全球宏观经济从“大缓和”进入大通胀、低增长时代的后果仍会进一步在各国体现出来。

(四)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基础动摇,多边治理合力下降

在安全问题上,联合国既不能制止大国对外发动的战争,也难以消除战争根源。美国官员认为乌克兰危机证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濒临崩溃。这种结论既反映国际秩序的现状,也反映美国要求别国遵守国际秩序“规则”却不反思自身绕开联合国对别国发动战争的霸权主义思想。在新冠疫情起源问题上,一度出现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声音,联合国个别官员也不时受到霸权国家的胁迫,立场反复。在国际贸易问题上,世贸组织因美国阻挠上诉机构“法官”遴选而实际陷入停摆状态;各成员立场分歧扩大,贸易自由化目标推进艰难。

(五)非传统安全挑战突出,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在反恐怖方面,美国战略重心由反击恐怖主义转向应付大国挑战。美军从阿富汗撤退后,塔里班迅速杀回喀布尔取得政权,被击溃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得以喘息。恐怖主义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全球各地蔓延,表现出扩大化、零散化趋势。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如网络攻击也日益暴露。叠加人工智能驱动的战争也可能成为未来战争演变所倚重的主要方向。

 

二、冷战结束30年后“大国战争”阴影重现

美国冷战后主导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各国卷入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潮流,利益相互捆绑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依存”有助于一些转型国家中产阶级崛起,有利于扩大民主诉求,从而增强国家和平的基础。但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表明“相互依存”不是安全秩序的保障,战争并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民主和平论”难以为继。

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竞争对手”。中国被拜登政府定位为“最严峻的地缘政治对手”。中美之间的冲突可能因为台湾问题而触发。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持台湾问题现状,阻扰中国统一,阻止中国获得在亚太的地缘战略优势。这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是严重挑战,将成为两国进行战略较量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乘机加强了对东欧成员国的军事部署,美欧启动史上规模最大的对俄制裁,各类军援源源不断运到乌克兰,瑞典和芬兰再无羁绊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北约,美国、德国、日本增加巨量军事预算。大规模军事堆积暗示了爆发战争的危险。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类冷战”时期,其特点是世界冲突没有重点但不断发生,包括领土主权争端、宗教对立与冲突、资源争夺、战争危机、恐怖主义、信息战、贸易战等。


三、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之锚

面对已然变化的国际安全环境,审视全球战略形势及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了重要宣示,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中国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在一些大国单边主义、利己主义、逐利主义、民族主义倾向上升的时下,中国是一个独立、和平的力量,这也正是国际社会期望所在。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发展巩固合作互惠的区域性或国际多边机制,也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霸权集团政治。面对复杂的国际冲突与争端问题,中国秉持是非曲直、历史经纬、现实关切及国际法理,站在公平正义的一方、和平的一方、历史正确的一边。

(二)中国为世界注入正能量

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面临挑战之际,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协商和谈判化解分歧,反对干涉内政,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为世界注入正能量:坚持对话协商,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绿色低碳,推动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中国为世界提供大机遇

一是开放的机遇。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二是大市场的机遇。中国的超大规模人口有助于形成超大规模经济市场,促进中国与各国贸易和金融投资。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效应将继续放大,为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和投资增加了容量,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之一。

三是创新发展的机遇。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中国近年来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的创新发展也将带动全球产业升级。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