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王子超 司曼婷:数字经济赋能边疆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点击率:1169

本文作者

王子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聘副教授


司曼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载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2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2020至2022年因新冠疫情边疆旅游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脆弱性凸显。2023年初以来,边境旅游重新开放,边疆旅游产业在部分复苏的同时,过去长期积累的顽疾频现,急需一个长效性的发展机制。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增长推动力,具有富含高科技、跨越时空阻碍、迅速传递信息、促进文化价值变现等优势,能为边疆旅游产业赋予强大的动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基于边疆地域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色,对数字经济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多业态融合、实现产业空间整合、维系边境旅游安全屏障的机理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以数字经济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业转型、“劣势”变“优势”、实行“数字预管理”等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边疆旅游业长期以来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边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边疆地区“去边缘化”, 实现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加上边疆地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疫政策,边疆各省份旅行社的营业利润大幅下降。2023年2月以来,随着我国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调整,百姓赴边疆旅游的需求迅猛增加,然而相关旅游产业仍被游客频繁投诉。如2023年2-4月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旅行社、酒店业和餐饮业未遵守市场秩序行为近期被澎湃新闻、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报道。

边境旅游活动本身还可能伴随着不当的旅游活动,例如 “移动、损毁界标和界线辅助设施,损害陆地国界清晰和安全稳定”、活动安排超出边境旅游的区域范围以及旅行团成员擅自脱团或非法滞留等。因此,有必要实现出入境游客管理上的数字共享、信息追踪等安全风险管控,让边境旅游监管搭上“数字快车”,提升旅游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边疆省份旅行业潜力巨大,仍然存在着十分旺盛的旅游需求,过去几年只是因疫情而被迫按下“暂停键”。但是边疆地区的既有地域劣势和旅游产业的行业顽疾,仍需探索出具有长效性的发展机制。本文认为,后疫情时代边疆旅游产业未来的重点是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监管。

二、边疆旅游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边疆旅游产业存在地理空间上的弱势。东北三省,与人口密度大、出游率高的中南和华东地区相距遥远,突发事件容易打断跨区域游客流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份旅游布局分散性较强,旅游道路和住宿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对于中原地区大多游客来说出行成本太高,在疫情以前也常被东南亚出境游替代。广西在疫情期间从越南入境广西的旅游市场基本停滞。这些边疆省份距离高精尖的科技辐射范围也较远,需要通过数字技术促进产业链条和相关要素跨空间的再分配。

边疆旅游产品急需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近年来,沿边开发开放的空间不断拓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存在产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完善的旅游开发体系尚未建立,边疆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还不充分。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媒介和中间商,在边疆旅游路线的开发和设计中,偏重拉长线的疲劳式观光线路,陷入低价团费的竞争中,未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和质量性提升。未来边疆旅游产品开发、服务体验升级和旅行社不良经营行为的监管,急需借助数字化的转型来实现。

三、数字经济赋能边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

赋能理论是指通过权力赋予来增强效能、激发活力,通过分享信息、配置资源等授权提高能力或价值。以数字技术的实践探索推动组织发展而产生的技术赋能,能推动组织的合作与融合、促进主体内外信息与知识的交换加快与合作效率的提高。

数字经济能推动边疆旅游产业产品优化升级。从“增量补充”上来说,数字经济能为边境旅游企业提供更海量、更快捷的行业内数据调取和对比,用于产品内涵的挖掘和旅游线路设计,呈现出更多的个性。从“存量优化”上来说,数字经济有助于旅游产品在属性上的升级。数字经济能推动旅游企业服务的升级,对旅行社团队的行进过程、导游的服务质量实现监管。

数字经济能促进边疆旅游与多业态融合。旅游与文化、金融、短视频行业的融合,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升级、行业链的延长,获得新的活力,从而产生逆势发展的新动能,例如基于增强现实(AR)的考古遗址原景重现、基于虚拟现实(VR)的沉浸式主题景区旅游体验,以及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景区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数字生态将金融科技由表及里融入旅游业全流程,通过数字文旅平台,开展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来实现价值共创。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还可以与短视频积极融合。

数字经济能实现边疆旅游产业的空间整合。数字技术融入旅游产业,能进一步使边疆地区“去边缘化”。数字经济还是优化整合产业空间布局并实现更新的重要推动力。对旅游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培植大型集团,通过规模化和内部化、区域合作,可以规避行业恶性竞争。旅游信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旅游企业在信息资源共享、企业重组、规模化和内部化上,实现产业链条和相关要素跨空间的再分配。

数字经济能维系边境旅游重开后的稳步发展。数字技术能协助建立入境游客多信息电子通行证,在旅客全程访问我国境内时通过数字监管及时更新各类健康数据,构建专题数据库,形成全面数字防护。传感器、红外及高清摄像头、闸机、自助售票机和其他客户端,有助于对入境游客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计算,智能捕捉入境游客面貌并储存,构筑多种国际疾病防控屏障。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数字技术、数字监管和文化创意,能助力旅游文化产业的复兴,加速跨境旅游市场的复苏。

第一,推进边境地区的数字联动与数字转型。通过提高网络化协同和共享水平,增加技术、数据、平台等服务供给,使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旅游产业链的资源开发端、旅游中介端、产品营销端、游客使用和反馈端,实现旅游产品设计上的时空延伸,实现旅游消费的多维虚实场景体验和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平台,共享或交换行业资源,打造覆盖出行、观赏和娱乐等全部旅游消费的“线上+线下”周边产品供应链,打破“信息孤岛”,发展旅游新业态。

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产品的边疆地域和文化特色,如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促进边境地区与沿线国家如俄罗斯、蒙古、缅甸和越南等国家开展跨境旅游合作,丰富游客的异乡文化体验,扩展游客的休闲旅行空间,扬“边疆”资源特色之长,避“边疆”地域偏远之短。此外,推进内地旅游行业“援疆”、“援藏”等区域合作,调整要素在不同区域内的配置,例如使边疆旅游文化IP、数字旅游产品进入内地市场,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通过产业链的空间整合跨越内地与边疆的空间障碍。

第三,对边疆旅游企业服务进行“数字预管理”。大数据为旅游企业的服务优化提供了一系列的可能。例如可以通过全景直播服务,提供线上预定、咨询、互动、反馈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水平。边疆省份旅行社近几年受到的投诉事件,多与价格虚低、强迫购物等有关,面临口碑严重下降的局面,急需有针对性的、主动预先进行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全过程监管平台,进行“数字预管理”,将旅游电子合同、行程完成进度、游客反馈在数字平台上与监管部门实时共享,彻底避免“附加购物合同”“强迫购物”和“低价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拾广大游客的信心,促进边疆旅游健康有序地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